61、柴油發動機清除氣缸蓋和活塞積炭的簡易方法
積炭是一種質硬、粘結力強和傳熱性能差的物質。發動機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積炭會在燃燒室、活塞頂部及進、排氣道等處積附愈來愈厚。它不但阻礙了燃燒室和活塞的散熱,還會縮小燃燒室容積,使發動機工作更加粗暴。如果積炭粘附在進、排氣門及其管道上,將使排氣不暢,進氣不足;在噴油器的頭部形成積炭,易堵塞噴孔,使燃油霧化不良,所以,維護時必須清除。
較先進的清除方法是超聲波清除法和噴核清除法,但用得最多、最簡單的方法是物理清除法和化學清除法。這兩種方法也可兼用。
⑴ 化學清除法
化學方法清除積炭是以按一安比例配制的化學溶液為原料,實施對積炭的清除?;瘜W溶劑的主要成分有苛性納(NaOH)、碳酸鈉(Na2CO3)、重鉻酸(K2Cr2O7)、硅酸納(NaSiO3)、水玻璃、肥皂和水。具體配方見下表。
將所配制的溶液加熱到95~100°C,然后將零件放入其中浸泡60分鐘左右,待積炭充分軟化后,再用刷子將零件上的積炭刷除,最后用熱水清洗并用壓縮空氣吹干。
化學溶液配方
零件材料 |
配方 |
碳酸鈉 |
硅酸鈉 |
苛性鈉 |
肥皂 |
重鉻酸鉀 |
水玻璃 |
水 |
鋼鐵件 |
1 |
350克 |
250克 |
240克 |
15克 |
10L | ||
2 |
1000克 |
50克 |
10L | |||||
3 |
330克 |
15克 |
250克 |
85克 |
10L | |||
4 |
310克 |
100克 |
250克 |
80克 |
50克 |
10L | ||
鋁合金件 |
1 |
100克 |
100克 |
10克 |
100克 |
10L | ||
2 |
190克 |
90克 |
100克 |
10L | ||||
3 |
200克 |
80克 |
50克 |
10L | ||||
4 |
100克 |
50克 |
10L |
⑵物理清除法
物理清除法是針對積炭較厚處常采用的一種方法。
① 拆下氣缸蓋、氣門、進排氣管后,可先用煤油使積炭軟化。
② 用木質刮刀除去被軟化了的積炭。
③ 清除完畢后再用柴油或汽油清洗干凈。
④在不取下活塞,清除缸體氣缸口和活塞頂部積炭時,可使活塞處于上止點位置,在活塞與氣缸壁縫隙處涂抹一層潤滑脂,以防止積炭掉入縫隙中,再進行刮除。工作時一定要細心。
⑤ 刮除時盡量不使用金屬刮器,避免損傷機件表面。對鋁合金制品件應格外謹慎。一旦刮出印痕不作處理,裝配使用后,該印痕將成為新的積炭增長中心,而且增長速度較以前快得多,所以萬一刮出印痕時,可用0_#_砂紙研磨平光。
⑥ 活塞頂及氣缸口等處刮完后,將積炭和潤滑脂一并去除,并擦洗干凈。
62、柴油發動機更換活塞時機的確定
活塞在工作中磨損最大的部位一般是活塞環槽,尤其是第一道環槽的磨損嚴重,往下逐漸減輕。在同一環槽中磨損最大的是下平面,上平面較輕,其次是活塞裙部的磨損。但如果使用不當,由于側壓力的作用,與氣缸壁接觸的裙部表面會產生有規律的絲縷狀磨損痕跡?;钊N座孔與銷之間由于氣體壓力和慣性力的作用,也會產生磨損,一般磨損最大處在座孔上下部位,當磨損后配合松曠時,便會在工作中產生不正常的響聲。
以上三種磨損形式,前兩種磨損一般在發動機小修時可暫不修理,在大修時,為了提高發動機技術性能,采用更換活塞和活塞環方法予以處理。若個別活塞因裙部磨損過甚產生敲缸,而氣缸套磨損又未達到極限,則可個別更換。當遇到后一種磨損時,可通過更換直徑較大的活塞銷予以解決,不必更換活塞。至于活塞非正常損壞,如脫頂、局部燒熔等,則應及時處理,不可拖延,以防止整機報廢。
63、柴油發動機活塞的檢驗和選配方法
⑴ 活塞的檢驗方法
活塞檢驗主要是裙部直徑、活塞環槽高度和活塞銷座孔尺寸的測量。
① 活塞裙部直徑的檢測可采用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用千分尺測量活塞裙部規定的測量位置。將在此位置測得的數據與氣缸磨損最大部位的測量值相減,并用所得差值與配缸間隙值相比較,即可確定該活塞可否使用。
另一種是采用測量配缸間隙的方法來確定活塞可否使用。將活塞倒置于相關的氣缸中,銷座孔平行于曲軸方向,在活塞受側壓力最大的一面,用塞尺(寬13mm,長200mm)垂直插入氣缸壁與活塞裙部之間(與活塞一起放入)。以3_0_N_的力能拉動(感覺有輕微阻力時)即為合適。
康明斯B系列發動機的活塞配缸間隙為:0.113~0.167mm
② 活塞環槽的測量。安裝氣環的環槽,用標準氣環裝入其內,用塞尺測量其側隙,即可確定其是否符合要求??得魉笲_系列發動機的第一道活塞環為梯形環,在測量梯形環槽時,要把活塞裝入清潔的氣缸中,并使環的一半壓在缸套內,一半露在外部,將塞尺插入側隙測量,如果測得的值大于規定的極限值,則表明環槽磨損過多。油環槽和銷座孔的測量可用千分尺直接測量。
對于因磨損過多而超過裝配間隙極限值的活塞,應更換,選用新活塞。
⑵ 活塞選配的注意事項
① 活塞的選配應按氣缸的修理尺寸來確定。通常加大尺寸數值標注在活塞頂上。
② 在同一系列發動機中,其活塞的結構不一定相同,因此在選購活塞時,必須根據發動機的類型選用對應類型的活塞。在同一臺發動機上,應選用同一廠牌、同一組或同一產品代號的活塞;同一機型必須使用同一產品代號的活塞,保證活塞直徑差和質量差不超過原廠規定范圍。否則,會引起發動機燃燒不良,工作粗暴,經濟性和動力性下降等故障。因此在選配活塞時,必須根據發動機的類型選用對應型號的活塞。
64、柴油發動機更換活塞環時機的確定
發動機的使用經驗表明,活塞環因磨損而失去其密封作用的速度,比氣缸套磨損到極限值的速度要快?;钊h在工作中磨損最快、最嚴重的是第一道氣環。因為第一道活塞環靠近燃燒室,在高溫下的機油粘度下降,甚至被燒掉形成干摩擦。同時,高壓燃氣使第一道活塞環緊壓在環槽下平面上,使磨損加劇。在其自身彈力和高壓燃氣的作用下,活塞環緊緊貼于氣缸壁,大大加劇了活塞環的徑向磨損,其彈力也隨之下降。這些都將造成活塞環的密封作用急劇降低,影響發動機的性能,并出現氣缸內積炭增多,排氣大量冒藍煙,加機油口處也冒煙嚴重的現象。此時,在氣缸磨損正常情況下,就必須以更換活塞環的方式來改善發動機的技術性能,或兩次大修之間可更換1~2次活塞環。
活塞環除上述磨損外,還有非正常損壞,如在小修時換用的新環側隙、端隙過小或積炭塞滯使環卡斷,發動機工作過于粗暴,引起活塞環強烈震動而斷裂;小修換環時未刮除缸肩而撞斷活塞環。凡遇此都必須及時更換,以防造成更嚴重的后果。
65、柴油發動機活塞環的檢驗和選配方法
為了確保活塞環、活塞環槽與氣缸壁的良好配合,發動機在修理時不可將大尺寸的活塞環銼小使用,應按照氣缸的修理尺寸,選用與氣缸、活塞同一修理級別的活塞環,同時對選配的活塞環應作開口間隙、側隙、背隙、活塞環彈力和漏光度的檢查。
⑴ 開口間隙的檢修, 方法
活塞環開口間隙是指活塞環裝入氣缸后,在環開口處兩端之間的間隙,故也稱端隙,它用來防止活塞環受熱膨脹卡滯在氣缸內。檢查活塞環開口間隙時,將選好的活塞環平正地裝入氣缸內,用活塞頭部將活塞環推至氣缸的未磨損處,然后用塞尺測量其開口間隙。間隙大于規定值時,應另選活塞環;若小于規定值,可用手動磨具或細平銼刀對環一口端加以銼修。銼修時應注意環口平整,銼完以后,去掉環外口的毛刺,以防環口鋒邊拉傷缸壁。
B系列發動機活塞環的開口間隙:
第一道氣環開口間隙: 0.40~0.70mm
第二道氣環開口間隙: 0.25~0.55mm
油環的開口間隙: 0.25~0.55mm
⑵ 側隙的檢修方法
活塞環的側隙是指環與環槽平面一側的間隙。測量時把活塞環放在各自的環槽內,要求能轉動靈活,無澀滯感,用塞尺測量其一側間隙。檢測梯環側隙時,應將其與活塞一起裝入氣缸內測量,其值應符合規定。側隙過大,會影響氣環的密封作用,應重新選配;側隙過小或環寬于環槽,除梯形環應重新選配研磨外,其它形狀的環可將其放在墊有平臺或平玻璃的O_號紗布上研磨。研磨時使環緊貼砂布,均勻地移動。也可用平板玻璃涂以研磨砂,滴點機油進行研磨。
B系列發動機活塞環的側隙值:
標準 極限
第一道氣環側隙: 0.095~0.115mm 0.15mm
第二道氣環側隙 0.085~0.130mm 0.15mm
油環的 側隙: 0.040~0.085mm 0.13mm
⑶ 背隙的檢修方法
活塞環背隙是指活塞與活塞環裝入氣缸后,在活塞環背部與環槽底面之間的間隙。為了測量方便,通常以活塞環落入環槽低于岸邊的距離為測值。一般認為此測值只要大于0~0.35mm即可,過小會使環在氣缸內卡住。若背隙過小,可采用車深活塞環槽的方法加以解決。
⑷ 活塞環彈力的檢查
檢查活塞環彈力是把活塞放在彈力試驗器上,扳動操作手柄,在將活塞環壓縮到開口間隙規定值時,將手柄固定,再調整磅碼使其兩端平衡,磅碼的對應的刻度即為環的彈力值。一般此測量很少進行,都是修理人員用手感覺彈力,即用手捏外圓感覺很“硬”便可。
⑸ 漏光度的檢查
漏光度是指將活塞環裝入氣缸內,光線能從環與缸壁之間透過的程度。檢查時,將活塞環水平放于氣缸內,用一圓板蓋住環內圓,在氣缸下放置光源,再檢查其漏光縫隙,要求在活塞環開口間隙兩端各30°范圍內,不應有漏光存在,同一道活塞環漏光不多于兩處,總弧度不超過45°,漏光的縫隙應小于0.03mm。漏光縫隙在0.015mm以下時,其弧度可適當放寬些,但不應超過120°。
66、柴油發動機活塞銷與襯套的選配方法
活塞銷在發動機工作時受力大而復雜,銷與銷座孔及連桿襯套的配合處,必然會產生磨損,使間隙逐漸變大。若間隙超過極限范圍而產生異響,就應更換活塞銷,恢復其正常配合間隙。
⑴ 活塞銷座與座孔的選配
發動機在大修時,選配標準尺寸的活塞銷。若需修配尺寸的活塞銷,必須按照活塞銷直徑的加大量,鉸配活塞銷座孔和連桿襯套。裝配時,用經驗法掌握三者配合間隙的依據和方法是:在常溫下應有微量過盈或間隙,如鋁合金活塞的配合值控制在-0.002~0.0075mm之間;用手掌的力量將活塞銷推入座孔時,應感覺有一定緊度,至少能推入座孔的1/2~1/3;將活塞放在加熱到8_0_℃左右的機油中升溫,取出后應用手能順利地將其推進銷座孔內。用手不能推進時,不要用錘硬敲,以免打壞活塞,應查明原因,予以修配,直至符合標準:B_系列發動機活塞銷與座孔間隙為:0.0028-0.0172mm.
⑵ 活塞銷與連桿襯套的選配
在修理作業中,需要更換襯套時,應對連桿小頭孔進行檢查,若小頭孔磨損超標準,失圓或呈錐形,均應將其擴大到修理尺寸,配以加大的連桿襯套。襯套與連桿為過盈配合,襯套與活塞銷為間隙配合,有微量間隙。B_系列發動機的間隙值為0.0498-0.0702mm。當裝配后,用經驗檢查時,一手握住活塞,另一手扳動連桿,檢查銷在襯套內的轉動情況,要求轉動靈活,感覺無間隙,否則,應重新修配。
67、柴油發動機連桿變形的檢驗及矯正方法
連桿在工作時,由于桿長、擺動和受力較大,使連桿大頭孔與小頭孔的中心線偏離原來的平行位置,而出現桿身彎曲,扭曲,或者在修理時,因搪削大、小頭孔定位不正,使連桿大、小頭孔中心距發生變化。這不僅會改變發動機的壓縮比,甚至可能因中心距過大,造成活塞高出氣缸平面過多而損環機件。
⑴ 連桿的檢驗
在修理中檢驗連桿,一般應在連桿檢驗儀上進行,具體操作如下:
① 裝上連桿軸承蓋,按發動機裝配的規定力矩擰緊連桿螺栓,B_系列發動機的螺栓擰緊方法為力矩加轉角法,第一次擰緊力矩為60±5N·m,第二次擰轉60±3_度。
② 根據連桿小頭孔的直徑,選取相配的活塞銷或標準心軸穿于孔內。
③ 將連桿大頭套裝在檢驗儀的可調橫軸上,并擰緊調整螺釘,把連桿固定在檢驗儀上。
④ 將檢驗儀上的小角鐵向下移動,使其下平面靠在活塞上。然后擰緊小角鐵的固定螺栓,再用塞尺檢查小角鐵下平面與活塞銷間的間隙,根據這一間隙的大小便可知連桿的彎曲方向和彎曲程度。
⑤ 在檢驗連桿彎曲度后,再將小角鐵下移,使其側面與活塞銷接觸,用塞尺檢查小角鐵側面與活塞銷間的間隙,根據這一間隙的大小便可知連桿的扭曲方向和扭曲程度。
⑵ 連桿的矯正
當檢查出連桿存在彎曲和扭曲時,應記住彎曲和扭曲的方向,利用專用工具進行矯正。無專用工具時,可采用下述方法進行:
① 利用壓床矯正彎曲,將連桿大頭夾在臺虎鉗上,小頭穿入鐵棒,再施力扭轉,可矯正扭曲。
② 當扭曲和彎曲并存在時,應先矯正扭曲,再矯正彎曲。
③ 當卸去矯正負荷后,連桿在殘余應力作用下有恢復原形的趨勢時,可將連桿加熱至450°C_保持30min_左右進行穩定處理。若連桿變形較小,可將矯正負荷保持一定時間。
④ 當矯正結束后,必須再次進行檢驗,以達到標準。
矯正中值得注意的是:防止連桿大、小孔內表面損傷,應選用合適的鐵棒。在檢驗連桿彎曲和扭曲時,最好把選配的連桿襯套、連桿軸承和活塞銷裝配好后進行檢驗,以達到有效地消除連桿襯套、活塞和連桿軸承因修配帶來的誤差之目的。
68、柴油發動機連桿螺栓損傷的處理方法
⑴ 連桿螺栓常見的損傷形式有螺栓斷裂、螺紋部分損壞和屈服變形。出現損傷的主要原因是:
① 未按照螺栓的使用規定和力矩裝配。修理人員在裝配時擰緊力矩過大,超過了螺栓材料的屈服極限,使螺栓產生了永久性變形,在沖擊載荷作用下因過度伸長而斷裂。
② 擰緊螺栓的力矩過小或未按照擰緊方法進行,使連桿大頭處產生縫隙,或者連桿軸承與軸頸的配合間隙過大,螺栓承受沖擊載荷過大而斷裂或滑絲。
③ 清潔工作差,致使螺栓與連桿支承結合面不垂直,使螺栓產生附加彎曲應力而斷裂或螺紋滑絲。
④ 裝配時螺母未裝正造成配合不好而滑絲。
⑵ 處理方法
① 凡發現上述任意一種情況,都必須更換新螺栓,否則,將造成重大事故性的損傷。
② 裝配必須嚴格按照螺栓擰緊規范進行。
③ 裝配前,搞好清潔,并注意確保螺栓安裝到位。
69、柴油發動機連桿在維修中不可忽視的幾個問題
⑴ 重視連桿螺栓的使用規范。
B系列發動機,對連桿螺栓采用塑性區域旋轉角度擰緊法,使螺栓拉伸在彈性變形范圍內,達到其對緊固件的標定壓力。
⑵襯套裝配必須過盈配合
連桿小頭襯套座孔鉸削后,必須選配加大尺寸襯套,絕不可采用打孔埋釘法固定不相配的襯套。
⑶裝配襯套方法應得法
襯套在裝配中,必須導正后,用壓床壓裝,不得隨意采用不合適的方法裝配。
⑷應重視軸承間隙的調整方法
當連桿軸頸與軸承選配間隙過大時,切不可采用磨削軸承蓋與連桿結合面的方法調配間隙,也不要采用軸承背面加墊法調整間隙,防止工作中封堵潤滑油孔。_⑸應重視連桿矯正后的復查
70、柴油發動機活塞連桿組的組裝與裝配要求
⑴ 活塞連桿組零件的組裝
① 將分散的零件裝成組合件前,應進行徹底清洗,并用壓縮空氣吹干。
② 采用熱組裝法加熱的機油牌號應與發動機使用的機油牌號相同。
③_裝活塞銷鎖環時,兩端應留有0.10~0.25mm的間隙,鎖環嵌入環槽的深度應大于鎖環鋼絲直徑的2/3。
④ 活塞與連桿組裝時,應注意標記方向。
⑤ 組裝活塞環時,應注意環側有“TOP”等記號的向上;各環不可調位;扭曲環不可裝反。
⑥ 活塞連桿組組裝后,應再次在連桿檢驗器上對連桿大頭孔與活塞裙部中心線進行垂直度的檢查,方法同連桿彎曲度的檢驗一樣,其測量值應小于0.05~0.08mm.
⑵ 活塞連桿組的裝配
① 活塞連桿組裝入氣缸前,應對氣缸壁進行清潔。
② 根據連桿上的標記和活塞上的標記,將活塞連桿組推入氣缸。應注意不同系列發動機活塞頂上的標記方向有別,一般是朝向發動機的前方,用字或箭頭表示。但是也有標記朝向發動機后方的,裝配時切不可裝錯。
③ 當活塞連桿組推入氣缸接近活塞環時,應注意活塞環開口位置。新型發動機多數為強化發動機,僅有兩道氣環一道油環,應使各環開口相錯120°,并使環開口偏離活塞銷中心線30°。
④ 在安裝連桿大頭蓋時,應注意使連桿體與蓋的相同標記位于同一側,并在定位面上涂上干凈機油。
⑤ 連桿螺栓擰入前,應在螺紋部位涂上少許機油,兩只螺栓交替擰緊,當力矩達不到規定時應更換螺栓。
⑥ 活塞連桿組裝配完后,應檢查活塞在氣缸中是否有偏缸現象。如果有偏缸,說明活塞連桿組在修配中,各零件公差不符合規定,應查明原因,妥善處理。
71、柴油發動機裝配中活塞偏缸的檢查與處理
⑴ 活塞偏缸的檢查方法
檢查活塞連桿組裝配后的活塞是否偏缸,可在不裝活塞環的情況下,將活塞連桿組按各缸原配次序分別裝入氣缸,并按規范要求擰緊各連桿螺栓,然后再進行檢查。
① 檢查連桿小頭兩端面與活塞銷座孔內端面的間距是否相等,若間距相差較大,則說明活塞與氣缸軸線不正,應予以調整。
② 轉動曲軸,檢查活塞位于氣缸上、中、下各位的配缸間隙是否相等,若間隙相等,則活塞無偏缸。
③ 若各缸活塞均在上、中、下部位向同一方向偏缸,說明曲軸前后移動或曲軸中心線與氣缸中心線不垂直。
④ 若某缸活塞上、中、下部位向同一方向偏缸或歪斜,一般是連桿彎由、活塞銷座孔或連桿襯套鉸削不正及連桿小頭中心線與活塞軸線不垂直造成的。
⑤ 個別活塞在上、下止點時改變偏缸方向,一般是連桿軸頸圓柱度過大所致。
⑥ 活塞位于行程中部時向前或向后偏缸,且方向變化,一般是連桿扭曲,使連桿大頭孔與小頭孔不在同一平面所致。
⑵ 連桿扭曲方向的簡便判別與處理方法
① 簡便判別連桿扭曲方向的經驗法是:面對發動機前端,順時針轉動曲軸,當活塞由上向下運動中向前偏缸,則為連桿順時針(俯視的方向)扭曲,應反時針矯正。若活塞由上向下運動中向后偏缸,則為連桿反時針扭曲。應順時針矯正。
② 矯正連桿扭曲應用矯正器,也可夾在臺虎鉗上進行。
72、柴油發動機曲軸的損傷和檢查修理要點
發動機在工作中,曲軸由于受力和工作條件復雜,各摩擦表面滑動速度很高,散熱條件又差,因此,曲軸不僅軸頸容易磨損,而且還會出現彎曲和扭曲變形,甚至產生裂紋或折斷等。所以在解體清洗后,應進行仔細檢查,根據查出的損傷部位和損傷程度,采取相應的修理方式。
⑴ 曲軸軸頸磨損的檢驗與處理方法
① 磨損部位。曲軸的主軸頸 _和連桿軸頸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產生磨損,而且磨損是不均勻的,其主要表現為軸頸出現圓度、圓柱度超過標準值和拉傷。連桿軸頸磨損的最大部位,一般在各軸頸的內側面上,即靠曲軸中心線一側,使軸頸失圓;而磨損成錐形的部位,一般在潤滑油道雜質附著的一側和受力大的部位上。曲軸主軸頸 _的磨損部位,按發動機的強化程度、氣缸數、曲軸長度和平衡塊的配重不同而各異,而且相對于連桿軸頸磨損要均勻些。實踐表明,連桿軸頸的磨損比主軸頸磨損要快,但是,主軸頸磨損比連桿軸頸磨損所造成的后果要嚴重。
② 檢驗與處理方法。根據各軸頸磨損規律查找出磨損部位,可用外徑測微器測量其圓度和圓柱度以便確定曲軸的修理級別和磨削尺寸。其具體方法是;
⒈ 先在潤滑油道孔兩側測量,再轉90°測量,其測量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值即為軸頸的 _圓柱度。
⒉ 在軸頸縱向測量出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即為軸頸的圓柱度。
⒊ 當軸頸圓度大于0.050mm,錐度大于0.013mm,或者發現軸頸有拉傷、燒蝕等損傷時,都應進行修理。
⒋ 軸頸 _磨損量超過極限需要修理時,應從磨損最大的的軸頸開始,按曲軸分級修理尺寸(每級相差0.25mm),在專用的曲軸磨床上進行磨削,并進行拋光處理。修磨后要求軸頸圓度不得大于0.005mm,錐度不得大于0.005mm,表面粗糙度Ra不得大于0.80~0.40um,各軸頸的徑向跳動不大于0.05mm,否則,為不合格。
⑵ 曲軸裂紋的檢驗與處理方法
① 裂紋多發部位
曲軸的疲勞裂紋多發生于軸頸與曲柄臂相連的過渡圓角處以及軸頸中間油孔處。前一種裂紋為橫向裂紋,是曲軸斷裂的先兆,即從出現微細裂紋,逐漸延伸,最后在特定條件下發生斷裂,后一種裂紋為縱向裂紋,由油孔處往軸向展開。
② 檢驗與處理方法
曲軸裂紋微細,用肉眼不易看出,可用磁力探傷儀進行檢查。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最簡易的檢查方法是浸油錘擊法:先將曲軸浸入煤油中片刻,取出擦凈后,撒上白粉,然后用手錘分段在曲軸臂 _上敲擊,由于震動,裂紋內的煤油滲出,使白粉顯出油跡呈現黃色線痕,據此即可判定裂紋位置和長度。
軸頸有橫向裂紋的曲軸,不宜繼續使用,但是,橫向裂紋細小,經磨削后在修理尺寸范圍內能消除的,尚可使用,否則,必須予以更換,軸頸有縱向裂紋,也應磨削消除,在磨削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曲軸繼續使用的原則是:裂紋未過兩端圓角處或油孔邊緣處時,尚可繼續使用,但不可在超負荷下工作,不能猛轟油門,并在使用中加強檢查,以防裂紋延伸而折斷。
⑶ 曲軸變形的檢驗與處理方法
曲軸變形是指曲軸彎曲和扭轉。曲軸彎曲變形反映較明顯的部位是中間主軸頸處。曲軸彎曲變形后若繼續使用,將加速曲軸連桿機構的磨損,甚至使曲軸產生裂紋和斷裂。因此,在發動機修理中,必須對此進行檢驗。檢驗時,應將曲軸兩端支撐在平臺上的V_形架上,用百分表觸頭抵在中間主軸頸避開油孔處,慢慢轉動曲軸一周,觀察百分表上所指的最大數值與最小數值,兩值之差的二分之一即為曲軸的直線度。若曲軸有偏磨時,應減去偏磨量。直線度在0.05~0.10mm范圍內時,可結合軸頸磨削矯正。
曲軸扭轉角的檢驗方法是:將曲軸水平支撐在平臺上,使同位連桿兩軸頸位于上止點(如六缸曲軸的1_、6_缸連桿軸頸,四缸曲軸的1_、4_缸連桿軸頸),再用百表測量前、后兩連桿軸頸在其最高點的高度差,差值越大,說明扭轉角越大。
73、柴油發動機曲軸軸頸與軸承配合間隙的檢測與修理
檢查曲軸軸頸與軸承的配合間隙有三種方法。
⑴ 介質測量法
將一段測量線平行放于軸頸上,裝好軸承及軸承蓋,再按照發動機連桿螺栓或主軸承蓋螺栓擰緊力矩要求緊固螺母。然后拆下軸承蓋,取出被壓扁的測量線,將壓扁的測量線的寬度與測量線包裝袋上的標準刻度相比較,即可得出軸頸與軸承配合間隙的大小。
⑵ 量具測量法
將軸承正確地裝在軸承座上,裝好軸承蓋,并按照要求擰緊緊固螺母。再用量缸表測量軸承內徑,記住測量值。然后用外徑千分尺測量軸徑,所得數值與軸承內徑值之差,即為軸承與軸徑的配合間隙。
⑷用檢驗法檢驗連桿軸承間隙
在曲軸被拆下的情況下,將連桿軸承裝入座內,涂上機油,再將連桿裝在相應的軸頸上,然后用手轉動連桿,若能轉動,且沿曲軸軸線方向扳動連桿,沒有有間隙的感覺,即說明配合基本符合要求。
74、柴油發動機檢查調整曲軸軸向間隙的方法
曲軸留有適當的軸向間隙是為了防止機件在使用中因熱膨脹而卡滯。曲軸軸頸兩邊的止推軸承被逐漸磨損,磨損到一定程度后,將使曲軸的軸向間隙過大,曲軸發生軸向竄動,影響發動機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壽命。因此,在修理發動機時,應檢查此間隙是否符合標準,并進行調整。
檢查應在未分解曲軸之前進行。先用撬棒將曲軸向后或者向前推動,用塞尺插入止推軸承與曲軸之間的縫隙內進行測量,測得的間隙值應符合標準,如果該值大于規定值,可采取更換加厚的止推軸承的方法進行調整。
75、柴油發動機飛輪損傷時的處理方法
飛輪最常見的損傷形式是齒圈裂、打壞,嚙合面磨損過多以及飛輪工作表面磨損起槽。維修時應視飛輪損壞情況進行。
⑴ 飛輪齒圈如果是單面磨損,可翻面使用,但齒邊需修正倒角。如果齒圈兩面均已磨損嚴重,或牙齒打壞、斷裂,則應更換齒圈。
更換齒圈可采用加熱法進行。在裝配前,將齒圈放入加熱到300°C的機油中使齒圈膨脹,然后迅速將有倒角的一面朝向飛輪,趁熱壓入裝好。
⑵ 飛輪的工作表面磨損起槽或呈波浪狀條紋,應進行磨削,其總磨削量應不大于1.2mm。
⑶ 若齒圈內徑與飛輪過盈量過小或無過盈量時,可采用焊接法定位。焊接時,焊點不可過多,一般在齒圈圓周均勻布置3~4點即可,焊點長度應在20~30mm范圍內,焊點平滑,堆焊量應相等。
76、柴油發動機燃油與機油混合故障的分析與排除
燃油與機油混合的常見故障有三種:
⑴輸油泵泵膜腐爛或者脫膠,使柴油流入油底殼與機油混合。拆下輸油泵,在油泵試驗臺上對進油管和出油管加上3公斤/平方厘米的壓力,如果未發現柴油滲漏,說明輸油泵是完好的。
⑵噴油器噴油開啟壓力低,霧化不良,使柴油沿著缸壁流入油底殼與機油混合。將噴油器拆下來,在高壓油泵試驗臺上試驗,如果噴油器噴油開啟壓力符合要求,霧化良好,說明噴油器是完好的,否則,就要進行維修或更換。
⑶噴油泵前端漏油,即噴油泵前端油封失效,拆下齒輪室蓋檢查孔蓋,如果發現從噴油泵驅動齒輪后面有大量的柴油噴出,就可斷定柴油是由噴油泵漏進油底殼與機油混合。拆下噴油泵在高壓油泵試驗臺架上試驗發現;許多噴油泵前端齒輪軸頸處油封變形,大量漏柴油,油封座(材料為鋁合金)有拆卸齒輪時,使用專用工具螺絲頂過的痕跡(壓痕)使油封座和油封變形,引起漏柴油,最后更換噴油泵,故障得到根治。此故障說明,拆卸噴油泵時使用的M8螺絲不易過長,最好在60mm以下,否則會頂壞高壓油泵前端的油封座,損壞高壓油泵。